《苏州园林》笔记

苏州园林设计院著。

苏州园林概论

沿革

最早有记录在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建苏州城,因君王喜营造官室和园囿,有造王家园林。

最早记录的私家园林是在东汉时期的“笮家园”。

从隋唐当宋元,园林一路发展。

在明朝,苏州园林更得以进一步发展。当时,很多大画家加入到园林的设计及建设中。 他们将书画的思想灌输到造园中。

清朝,有记载的园林达100余处。清末民国,由于战争,很多园林遭到破坏和荒废。

50年代,开始修复园林。80年代,一些苏州园林专家技师陆续在国外建造苏州园林, 使得苏州园林发扬海外。

地域与文脉

苏州城始建于春秋末年(公元前514年),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这漫长岁月里,地址基本在原地没变化。

苏州建城后,一直江南一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山清水秀、温暖宜人的环境,造就了苏州民众的“吴中软语”,也培育了他们温柔细腻的群体性格。

景观与意境

之所以深深打动人在于景观设计和意境创作。

园林中有景可观,应该是造园的基本要求。苏州园林中的景象、景区空间成为园林布局的基本单位。 景观的核心则是意境创作。

景观归纳起来可分为:山水、植物、天象自然景观和建筑人文景观。

天象自然景观分为:月、云、雨、风、影。

建筑景观作用:聚景、点景。

空间经营

追求意的优雅和景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

园林的空间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的不同处理所造成的。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空间的对比手法运用的最为普遍,而且形式多样,成效最为显著。(欲扬先抑的手法)

利用景物衬托手法来突出主题空间。

空间序列组织是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问题。

  • 最简单的一种呈闭合的、环形的观赏路线。
  • 另一种空间序列是按照贯穿式的观赏路线来组织的。

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观赏路线和良好的视觉观赏条件外,还要处处有景、步移景异、 有百看不厌的魅力,更要景域空间的感受虽小而又不觉得其小。

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时,宜以视觉为主。 从视觉出发,研究视线与景物组合规律,是利用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重要环节。景物与视线的巧妙组合, 通常是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及借景等处理方式来实现的。

造园思想

由此可见,具有悲剧意义的隐逸思想一直是苏州文人山水园造园思想主题的主导方面。

拙政园

总结

这是一本好书。书中多角度科学的有梳理地介绍苏州园林。

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历史价值,历史沿革,地理人文的形成及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然后,从景观组成、景观文化价值、景观类型划分等角度,进行方方面面的解构。

最后,具体园林一一做分析。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