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著《桥梁史话》的读书笔记及桥梁历史

前言

个人看法在文末总结处。

桥话

最早的桥

怎么说早呢,是以人类历史上,还是自然历史上。在一小溪上,风吹倒了一棵树,刚好连接两岸。 这算是最早的桥吗。因此,以这个定义和范围来说,最早的桥其实没法考究。

梁桥、拱桥和悬桥是桥的三种基本类型,所有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都由此脱胎而来。

古桥今用

桥的作用

这就是桥梁结构:横的 桥身,名为“上部结构”;竖的桥墩,名为“下部结构”。造桥本领就表现在这上 下部的结构上。

桥的上下结构是有矛盾的。要把桥造得同路一样牢固,上部结构就要很坚强, 然而它下面是空的,它只能靠下部结构的桥墩做支柱,桥墩结实了,还要数目多, 它才能短小精悍,空中立得稳。但是,桥墩多了,两墩之间的距离就小了,这不但 阻遏水流,而且妨碍航运。从船上人看来,最好水上无桥,如果必须造桥,也要造 得有桥恍同无桥,好让他的船顺利通过。桥上陆路要墩多,桥下水路要墩少,这矛 盾如何统一呢?很幸运,在桥梁设计中,有一条经济法则,如果满足这个法则,就 可统一那个矛盾。这个法则就是上下部结构的正确比例关系。

启宏图,天堑变通途

桥名谈往

名桥谈往

中国古代桥梁

历史上的进程

该小节介绍了历史上各朝代桥梁发展史。 截取一部分原文。

东汉(公元25-220年)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灿烂发展时期。人造建筑材料的 发明,砖石拱结构的创新,由木桥演进为石桥的大量建造,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一个 跃进。

从桥的结构形式上分析,隋唐以后,木柱木梁,已近居次要地位或仅用于小 桥,石桥则长足发展,各省都建成了多层连拱长桥,如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石平 桥,江苏的宝带桥、垂虹桥,江西的文昌桥、万年桥,湖南的清江桥、万福桥,云 南的双龙桥,广西的程阳桥,山东的泗水桥,浙江的通济桥,安徽的恩汇桥等,在 福建则有巨大石梁桥,崛兴于南宋绍兴年间,这说明了历代人民战胜大自然,取得 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也就是山川地形特殊,对桥型的选择,也就不同。比如 在山多谷深的西南、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便发展了竹、藤、铁索悬桥;西北地区, 则采用伸臂式长跨梁桥。又如多跨梁桥,在浙江为用石墩木梁,在福建则必须采用 巨重石梁,才能屹立于海潮江流激荡之中。又自然气候特殊,如东北地区,冰冻时 间长,清制在主要河流上各设官渡,不建桥梁。又由于物资运输方法的不同,如北 方拱桥,因为陆地运输以骡马大车为主,所以多为宽广平坦的石拱桥;江南以水运 为主,因而采用驼峰隆起的石拱桥,便利桥下通航。

技术上的发展

这里有分别介绍,梁桥、拱桥、悬桥的一些发展和著名代表作。

艺术上的处理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与李春

洛阳桥与江东桥

五桥颂

介绍五座古桥

中国古桥技术史话

古代桥梁的起源

古代桥梁的几个发展阶段

分四个阶段:

  1. 春秋战国时期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时代为主,包括西周以前有历史记载的时代。这是古代 桥梁的创始时期。

原始公社生产力非常落后,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逐渐形成而进入有阶级的奴 隶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

这一时期, 正是逐步地摆脱渡河“深则厉,浅则揭”的原始状态,进而创作永久性的桥梁,是桥梁的筚路蓝缕的阶段。

总的来说,这阶段生产力落后,技术水平较差,正逐步探索。

  1. 秦汉时期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及三国,为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在 统一中国后,虽然国祚短促,但为以汉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 献。汉承秦制,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东汉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灿 烂发展时期,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创造了砖结构体系及以石料为主体的石结构, 而演进为新的拱券结构。在建筑艺术造型方面,又融合了佛教东渐的宗教色彩。

在这一时期里,汹涌宽阔的黄河上,架起 了第一座蒲津渡浮桥;在四川产竹之乡,出现了竹索笮桥。标志着公元纪元初期, 梁、拱、吊桥梁的三大基本体系,已在我国形成。

  1. 唐宋时期

第三阶段,以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五代,为古代桥梁发展的全盛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石桥墩砌筑工艺不断 改进,日臻完善,为兴建长大桥梁铺平道路。从此石桥飞跃发展,数量上、质量 上,都达到历史的高峰。北宋木工喻皓,写成《木经》三卷,李诫编写的《营造法 式》,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技术、建筑设计规范和估工算价的规定,总结了古代劳动 人民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这几部书虽然不属于桥梁建筑的专著,但由此可以察知 工程技术上的一般法则,仍不失为最早的珍贵技术文献。

  1. 元明清时期

第四阶段,元、明、清三代,对古桥的建造及修缮,由于驿路和漕运的发展,都各有过贡献。

首先是对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建造的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在元代更加修整一新。这个游记中还说到中国各地的 桥梁既多且美,举出杭州、泉州等地为例,足见元代的桥梁是受了宋代桥梁很大的 影响。 明代桥梁不似宋、元繁盛,然亦有江西南城万年桥、贵州盘江桥等艰巨的工程。 清代桥梁事业很多有别于前朝, 一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因而延长了寿命; 二是在川滇一带兴建了不少索桥,如泸定桥等,提高了索桥技术; 三是大量发展了桥梁技术,特别是公私园林中的小桥,其艺术性之高为前代所未有; 四是 为所造的一些大小桥梁留下了施工说明,有的比较完整。

谈桥梁跨度

开合桥

联合桥

没有不能造的桥

明天的桥

桥既然是路的一部分,它必须要能担当起路的一切任务,而不限制路的作用。 交通运输在不断地发展,路上通过的车辆一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越来越快。因 此路必须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而不断地翻修改造。桥的结构比路复杂得多,它不能 随时翻造。所以造桥就要比修路“先行一步”。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造桥,比起修路来,要更多地考虑到明天,使它能满足明天的需要。

为了使桥能满足明天的需要,首先要考虑牢固和安全,使桥经得住车辆的偶尔超重,特大洪水的冲击,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震动。 其次要考虑自然界的变化和交 通运输的发展,使桥的作用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不会受到限制或者突然终止。再次 要考虑经济,不但要求桥的造价少,施工期短,还要求使用和维修的费用省。 最后还要考虑美观,使桥能配合周围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时代的精神。

总结

阅读本书的目的(或者说问题): 我在洛阳的龙门石窟看到了连接两岸的石拱桥,逐好奇起古代桥梁发展历史。

先说书的内容, 书本是收录茅以升先生发表于各报纸杂志上的文章编成, 对我来说,我自己更喜欢有脉络有大纲的书。

书中说到了,桥的在自然历史中的定义,桥对于人对于环境的关系。 同时聊到了桥的文化,桥的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的矛盾。 接着简单带过桥的设计。 然后介绍了多条中国古代名桥。 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桥,最后说出了他对于未来的桥的发展的建议和愿景。

总的来说,是一本科普书。茅以升先生极为博学, 不仅通晓中国大江南北的桥,熟悉造桥(废话),同时,他熟知古代文献, 熟悉历史,并对经济发展,人文文化都有一定了解。可贵的是,行文语言通俗。

最后,我要知道的问题,就在上面, ‘最早的桥’、‘历史上的进程’、’古代桥梁发展的几个阶段‘这些节选内容中有解答。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